主页 > 曲种简介 > 扬州评话
扬州评话
扬州评话简介
发布时间:2016-07-19 点击数:

扬州评话是用扬州方言说表的曲艺曲种,流行于扬州、镇江、南京、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。扬州评话源远流长。1979年3月,在扬州城郊西湖乡胡场发现的西汉墓中,出土了两个雕刻精细、五官清晰、笑容可掬、嘴唇微张、手势舒展,似正在说唱故事的木俑。这表明扬州在汉代已有说唱艺人的活动。明末出现了杰出说书家柳敬亭,他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成为评话的典范,被评话艺人称为祖师爷。现代又涌现了王少堂(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)等评话大师,使得扬州评话名扬海内外。作为曲种,它的历史约有400年。  

扬州评话有传统书目65部,其中16部失传。代表性书目有《水浒》、《三国》等,另有《清风闸》、《飞跎传》等为本曲种独有书目。自清代以来,其风格流派众多,近现代最著名的流派,是以王少堂为代表的“王氏水浒”,以康重华为代表的“康氏三国”。  

扬州评话多为一人表演,坐说不唱。其说表特色,为细腻、严谨、深刻、实在。它的传授方式,分为家传、师承两种,均采用口传心授的古老方法。  

中国的说书艺术分为北方评书、南方评话两大系统,扬州评话是南方评话的代表,它的代表人物柳敬亭也是全国说书界的祖师爷。  

扬州评话的价值主要在于:历史性——它是中国传统说书艺术的活化石;文学性——它是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优秀典范;艺术性——它是从日常生活语言中提炼加工而成的语言结晶。正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历史、文学、艺术价值,所以俄罗斯、丹麦、日本等国都不乏研究扬州评话的研究者。  

扬州评话于2006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 

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768号